Page 36 - 网络电信2018年6月刊上
P. 36
签类型的优先权分组、按载止期限分组。随机识别方式未按到 2、丢失标签监测协议综合分析
达时间先后次序,容易造成标签漏读,而各种分组识别均考虑 基于上面丢失标签监测策略,本文分别从监测方式、参与
了标签到达先后次序,但是以组为单位,粒度较大,会造成后 标签范围、目标性能、帧前向量、响应长度、数据包接收失败
到标签先识别而出现标签漏读现象。 和捕获效应分析等角度对主要丢失标签监测协议(方法)进行综
e)现实无线信道环境中存在着数据包接收失败和捕获效应 合分析比较,表2列出了分析结果。
现象。
表2 国内外文献中丢失标签监测协议
2、移动标签识别协议综合分析
基于上面移动标签识别策略,本文分别从移动类型、识别
机制、目标性能、识别顺序、数据包接收失败和捕获效应分析
等角度对主要移动标签识别协议(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上
页表1列出了分析结果。
3、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
由移动标签识别协议综合分析可知,现有移动标签识别协
议机制未同时考虑数据包接收失败、误码和捕获效应因素,而
且它们的分析模型中没有纳入这些因素,故优化后所得参数不
能同时反映现实信道这些制约因素,难以获得真实有效最优识
别率。现有协议的所采用的基本识别机制存在较多空闲时隙和
碰撞时隙,识别效率约为36.8%,同时这些协议主要按随机或粗
粒度的分组顺序识别移动标签,会导致漏读问题,明显地影响
着移动标签识别率。
未来研究有着广泛应用的支持自由移动型标签识别,考虑
现实信道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数据包接收失败和捕获效应现象,
设计研究高效率DFSA机制,并且该机制基于标签到达先后采用
细粒度来安排标签识别顺序以进一步减少标签漏读率,将是本
领域研究未来主要方向。 3、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丢失标签监测协议综合分析可知,部分协议对不可靠信
三、丢失标签监测方法 道引起的数据包接收失败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但协议机制没
1、丢失标签监测策略 有考虑接收失败,性能分析模型也没有纳入接收失败因素,这
a)丢失监测策略。检测标签丢失协议是概率性协议,能够 会导致标签丢失判别机制失效,无法保证检测与识别准确性,
较快发现标签丢失事件,而识别丢失标签协议是获知所有丢失 也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最优协议参数和性能。现有协议均采用
标签ID的确定性协议,时间开销较大,两种协议各有自己优缺 短响应方式判别丢失标签,然而,当阅读器与标签间距离较远
点,能够互补。 时,短响应较易与噪声混淆而引起假阳性问题和假阴性问题,
b)标签范围策略。参与检测与识别的未知标签数用于衡量 而使标签丢失判别机制面临失效风险。
整个系统能量,全部标签方式适用于应用广泛的低成本被动标 未来本领域应当考虑现实信道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数据包
签,而通过采样和分类则让部分标签参与,适用于特定用途的 接收失败和捕获效应现象,设计能够抗噪声的带多位校验长响
高成本主动标签。 应来解决假阳性问题和假阴性问题。同时,现有协议仅在期望
c)目标性能策略。部分协议考虑主动标签应用而将能耗与 单标签时隙来判别丢失标签,多标签时隙被浪费掉,还需研究
时间作为目标性能,其他协议仅将时间作为目标性能,前者需 提高时隙利用率的协议机制。设计具有抗噪声能力的短响应,
要在两个指标间权衡,而后者受到制约因素相对更少,能够将 尽量少引入轮询而多采用所设计的短响应,避免在阅读器和标
时间开销减少到更低程度。 签间传递帧前向量,并且利用碰撞时隙来增加标签丢失检测与
d)帧前向量策略。阅读器通过包含已知标签信号的帧前 识别的机会,将捕获效应与接收失败因素一起纳入协议分析模
向量,让其区域内未知标签传送其ID或短响应用于阅读器识别 型,以获得有效的协议参数和最优识别性能。
或检测未知标签,因此帧前向量的可靠传送到标签是关键,而
目前所有协议均没有考虑到现实信道环境中数据包接收失败问 四、未知标签监测方法
题。 1、未知标签监测策略
e)响应长度策略。当阅读器逐个发出查询命令时,标签可 a)未知监测策略。检测未知标签协议是概率性协议,能够
以将其ID作为响应,阅读器将收到ID与ID库比较可立即知道是 较快发现未知标签事件,而识别未知标签协议是获知所有未知
否为未知标签。 标签ID的确定性协议,时间开销较大,两种协议各有自己优缺
f)现实无线信道环境中存在着数据包接收失败和捕获效应 点,能够互补。
现象。 b)标签范围策略。参与检测与识别的标签数用于衡量整个
网络电信 二零一八年六月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