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网络电信2024年8月刊
P. 13

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核心价值,同时大模型将带动大量新兴        外协同,实现高质量的社会级人工智能服务供给,为数字中国
业务发展,从而提高流量和算力使用量,为运营商带来转型价        建设注智赋能。
值。运营商可以推出行业大模型或者将其大模型与行业解决方
案融合,全面赋能千行百业。                          5 结束语

      通过大模型的发展,运营商对内可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及          面向人工智能“大国竞争”的新阶段及大模型能力底座的
提供更高质量服务能力,如网络和数据安全、市场营销、客户        战略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大模型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也
服务等方面持续进步;对外,在云、网服务和DICT方面不断提      是运营商为社会数字化升级注智赋能的战略需求和责任担当。
高竞争力,对产业数字化应用进行重构,对全新智能应用进行        目前我国大模型市场处于商业探索初期,技术服务底座仍在迭
打造,通过提供定制化应用模型为不同行业服务,为产业智能        代过程中,为大模型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运营商虽然具有算
化转型升级赋能。                           力和网络方面独具的深度积累优势,但其发展大模型的难度仍
                                   然较大。在激烈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中,运营商在人才、算法、
     4.3 运营商发展大模型                  数据等各方面劣势明显,需要在模型基础、智算储备、数据资
      注重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扩大专业工程师队伍,培    源、人才引进和创新环境等方面大力改革,为数字中国建设夯
养在算法、训练和标注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在AI前沿领域发挥       实技术创新、产业智能化等基础底座。
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自主技术攻关研发。运营商目前面临跨域异构算力的高效    参考文献
调度、高性能模型训练加速和云边协同一体化训推等难题,可
通过大模型能力来提升运营商自身能力与网络能力,在竞争中         [1]熊子晗,李雨轩,陈军,等.大模型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J].通
发挥差异性优势。                                   信企业管理,2023(6).
      推进大模型生态合作。一方面,在行业数据集方面,运营
商要实现合作开发和统筹运营能力的提升,联合开发行业大模         [2] 赵子忠,王喆. 2023年国内大模型发展综述与趋势研判[J].青年
型的相关产品;另一方面是要积极与国内头部AI厂商合作,发               记者, 2024(2).
挥运营商的优势,携手推广行业大模型的深度应用。
      运营商应抓住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战略机遇,立足于成为人     [3] 高丹,袁钰. AI大模型需求高企助推“东数西算”加速发展[J].数
工智能领域的央企国家队,聚焦于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打造出                字经济, 2023(5).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资人工智能大平台。统筹配置算力和
数据资源,组建通用人工智能专门研发力量,集约开展通专模         [4] 于明峰.国内大模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发展建议[J].通信企业管
型能力建设。对内率先推动在客服网络、业务运营、办公等领                理, 2023(9).
域规模应用;对外着力拓展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等
To B行业应用,探索To C和To H新型服务场景。健全适配人工   [5] 张乾君. AI大模型发展综述[J].通信技术, 2023(3).
智能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管理、明确职责界面,深化内         [6] 张嗣宏,张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对通信行业的影响和应

                                           对思考[J].电信科学, 2023(5).

中国移动联合团队成功研制突破0.1dB/km的超低损空芯光纤

      近日,中国移动研究院、领纤科技、暨南大学联合团队提出新型反谐振空芯光纤方案并完成制备,采用四单元截断型双层嵌套
结构设计,实现了低于0.1dB/km的超低传输损耗和2.6万倍的高阶模式抑制比纪录,是国内首次突破0.14dB/km实芯光纤理论损耗极
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会议OPTICA Advanced Photonics Congress,这是反谐振空芯光纤技术和产
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现有光纤通信系统均以实芯光纤为基本传输介质。受限于石英材料特性,实芯光纤理论损耗极限约为0.14dB/km。反谐振空芯
光纤以空气替代石英,突破了材料限制,具备超低损耗、超低时延、超低非线性、超低瑞利散射和超大通光窗口等卓越性能。国
内产业积极开展反谐振空芯光纤研制,目前中国移动联合业界已完成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铺设后光缆衰减达
0.6dB/km。面向进一步降低空芯光纤传输损耗和提升长距传输性能的理论和技术难题,联合团队创新提出了可实现超低损、超高模
式纯度的新型空芯光纤结构方案,采用四单元截断型双层嵌套结构设计,具有更易于生产制备的优势,实现了低于0.1 dB/km的超
低传输损耗,是国内首次突破0.14dB/km实芯光纤理论损耗极限,并将高阶模抑制比提升近两个数量级,可大幅提升光纤的单模传
输特性和超高速长距离传输能力。

      中国移动研究院自2018年起便联合国内合作伙伴开展反谐振空芯光纤及其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从基础理论、光纤设计、传
输模型、系统方案到现网试验逐步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包括实现首个空芯光纤非线性系数上限的精准测定、基于空芯光纤的同频
同时全双工光传输理论和架构等,有力推进了空芯光纤及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后续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在空芯光纤及
其光传输系统技术研究方面的深度协同,加速推进空芯光纤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网络电信 二零二四年八月                       1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