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网络电信2020年4月刊上
P. 32
解 决 方 案
测法,由于气隙所处的环境是强电磁场环境,其测量效果并不 但是此公式中光场分布等效半径 R(d) 中的调和参数 ζ 相
理想。而光电检测法结构复杂,需对被测表面进一步处理。为 关研究学者没有给出。李程启 [6] 在研究中认为 ζ 为无量纲调
此,进行了基于多圈同轴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的直驱式风力 和参数,为常数,并取 ζ = 0.001,即
1/2
3/2
发电机气隙检测用光纤传感器系统设计,弥补现有的检测方法 R 1 (d)=r+0.01×r ×d tanθ (3)
的不足。 谢思莹等 [7] 给出了另外一种光斑等效公式,即
3/2
R 2 (d) =r+ ζd tanθ (4)
一、光纤束传感器探头结构设计 并认为调制参数 ζ 无单位,但并不是常数;且做了调制参
为了减少光源功率波动、光纤自身及其他系统元件的变化、 数选取的仿真实验,最终选取 ζ = 0.15。显然,在加法中,2
反射面的不一致等误差,本文采用了张平等 [3] 在研究中的补偿
个加数单位要统一,所以调制参数是有单位的。
方法:将内、外接收2圈的比值作为输出调制函数,其结论表明,
在研究中,为了便于分析,光场分布等效半径采用几何光
输出调制函数完全消除了以上误差。
斑模型,即
由于使用多模光纤接收到的最大光强要比采用单模光纤高
R 3 (d)=r+dtanθ (5)
出1个数量级左右,本文为了提高信噪比拟采用多模光纤结构。
对以上3种等效光斑半径在光纤半径r =400μm,数值孔
给出了光纤探头入射光纤和接收光纤束的排列方式如图1所示。
径 NA=0.12 时做了理论仿真比较,如图2所示。
其中,入射光纤位于中心,同轴紧密排列的3圈光纤为接收光纤。
按照与入射光纤纤芯距离的不同,将接收光纤分为5组,每组 图2 等效光斑半径比较
由6根接收光纤组成。由于5组接收光纤束所接收到的是同一
光源发射、同一物体反射的光,可以认为光源的波动和物体表
面反射率的变化相同;5组接收光纤束同轴就可以认为光纤弯
曲和环境温度、压力等对光强的影响相同。因此,可以利用三
圈同轴光纤束对光源功率波动和反射面反射率变化的敏感性相
同的特点,采用比值法来消除它们对测量的影响。
图1 光纤探头光纤束排列方式
由 图 2a 可 知, 在 大 位 移 下, 式 (4) 中 光 纤 等 效 半 径
二、光纤传感探头补偿机理及输出特性 R 2 ( d ) 不合适。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 R 1 (d) 和 R 3 (d),将其隔
1.光纤纤端出射光场分布 离出来,如图 2b 所示。由图 2b 可知,2种光斑在位移低于2
相关学者 [4-5]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得到一个既与实 mm 时,光斑半径差距不大。对于大位移,由于衍射等原因,造
际相符又具有通用性的纤端光强分布模型,即 成光斑半 径比实际几何光斑要大,但光强在径向上呈高斯分布,
因而超出几何光斑范围的光强很弱,主要能量集中在几何光斑
范围内,因此采用几何光斑公式。
2.补偿机理分析
Φ 0 为入射光纤出纤的光通总量;K 0 为光波在入射光纤中的 当被测表面与接收光纤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 , 接收光纤
损耗;d 为发送光纤与反射面之间的距离;r 为入射光纤的纤芯 所接收到的光强就发生变化 , 即接收到的光功率就发生变化。
半径;R(d) 为光场分布等效半径。 相关学者 [6,8] 已经证明 , 接收光纤之间所接收光强之比 , 可以
消除耦合进入射光纤里的光磁通量、反射体的反射率、光纤光
功率损耗和附加损耗等因素 , 只与光纤的纤芯半径、数值孔径、
θ 为入射光纤的最大出射角,用数值孔径 NA 表示光纤的 光纤纤芯距和被测表面与探头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输出调制函
最大入射角 θ,并满足 NA=sinθ;ζ 为与光源种类及光源和光 数M可以表示为 2 组接收光纤接收到的光功率之比 , 即
纤耦合情况有关的调制参数,其大小表征光源的性质和耦合条
件对光场分布的影响。
50 网络电信 二零二零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