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网络电信2019年10月刊下
P. 36
径将达到3.0~3.3mm,而UTP6类线线对外径则仅为(2.0±0 表1 3种成缆方案的对比
.1)mm。高频数据线单元与光纤单元间过大的外径差异,不仅
会导致缆芯结构的不均匀及不圆整,最终还会影响复合缆成品
的圆整性,甚至造成传输性能的不稳定。为了使光纤单元外径
≤2.5mm,在光纤单元设计时,将其外护层厚度控制在0.25~0
.30mm(而非标准要求的不小于0.5mm)。c.选用高硬度低烟
无卤外护层材料。超薄的光纤单元外护层厚度设计对外护层材
料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材料的硬度指标。复合缆阻
燃级别需要满足IEC60332-1标准要求,为保证复合缆的阻燃性
能,本公司选用了环境性能优于PVC(聚氯乙烯)且具有良好阻
燃性的低烟无卤材料作为光纤单元外护层材料。通常低烟无卤
材料的硬度(邵D)约为50,为了满足复合缆光纤单元外护层高 该复合缆护套生产时,为了满足复合缆的阻燃性能要求,
硬度的性能要求,经过与护套材料厂家的沟通与协商,根据双 护套对缆芯的包覆度不宜太松,其他制作工艺的控制要点和规
方积累的相关产品的经验优选了一种硬度(邵D)为60~62的低 则与传统UTP6类缆的护套生产基本相同。
烟无卤护套料。
四、复合缆的检测
三、复合缆的试制 该复合缆成品主要性能测试结果为:a.复合缆成品外径为
该复合缆UTP6类线线对制作时,采用常规0.56mm/1.02mm 7.3~7.5mm。b.复合缆20℃直流电阻≤78Ω/km、近端串音余
规格的UTP6类绞对线,其导体标称直径为0.56mm,绝缘标称外 量≥4.75db/(100m)、回波损耗余量≥3.2db、固有衰减余
径为1.02mm,对绞节距分别为白兰10.2mm、白桔16.3mm、 量≥0.2db/(100m)。c.复合缆中数据线单元除最大对绞节
白绿11.3mm、白棕13.8mm,制作工艺的控制要点(如导体外 距的白桔线对阻抗波形散乱导致高频区阻抗振幅过大超出标准
径、绝缘外径、椭圆度、偏心度、伸长率、退扭率、收放线张 线(85~115Ω)外,其他线对阻抗均符合YD/T1019—2013标准
力、节距等)和规则与传统UTP6类缆中UTP6类线线对基本相 要求。经分析,这可能是受新的异形架结构及绕包带双重影响
同。该复合缆光纤单元制作时,光纤单元的生产与常规2芯软光 所导致的线对结构不如传统UTP6类缆那样稳定,特别是在大对
缆的生产无特别差异,其外护层生产时选用了硬度(邵D)62的 绞节距线对上。数据线单元按小节距组重新设计,即将对绞节
低烟无卤护套料,外径控制在2.4~2.5mm范围内。经检测制 距由原来的10.2~16.3mm,改为10.0~14.7mm,之后再测试
作的光纤单元在1330nm波长下α≤0.34db/km、1550nm波长下 阻抗,全部满足标准要求。D.复合缆中光纤单元在1330nm波长
α≤0.21db/km,满足设计要求。 下α≤0.34db/km,1550nm波长下α≤0.23db/km。e.复合
成缆工序是该复合缆制作的关键工序。为保证成缆结构 缆外护套材料阻燃且无卤,复合缆阻燃级别满足IEC60332-1标
的圆整性、稳定性与复合缆传输性能,必须对五角星形骨架的 准中单根垂直燃烧要求。可见,试制的复合缆完全满足相关设
角度和成缆并形(线)模具的长度进行合理设计。由于光纤单 计要求。
元的外径比4对UTP6类线线对的外径要大,因此在五角星形骨
架设计时,经计算,将放置光纤单元的沟槽增宽并加大角度至 五、结束语
80°~90°,而其他4个放置UTP6类线线对的沟槽角度则控制在 新型UTP6类线与光纤复合缆是在传统UTP6类缆与软光缆的
65°~70°,以确保各单元与五角形骨架契合良好。成缆并形 基础上开发而成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该复合缆成功研制的
模长度太短,易导致非对称式五角形骨架在绞合过程中的扭转 关键是引入异形骨架;针对高频数据线单元与光纤单元的结构
效应及绕包聚酯带对缆芯施加的径向力的双重影响下,各单元 及尺寸的差异,合理设计异形骨架的结构和成缆并形模具更是
的位置及松紧状态发生变化甚至会从沟槽中跳出,导致缆芯结 重中之重;为保证复合缆结构的稳定性,优化成缆节距及对绞
构的不稳定。因此,为确保在成缆过程中固化各单元的位置, 节距也是必须加以重视的。
确保缆芯结构的稳定性(严禁出现跳位现象),应选择较长的
成缆并形模长度。此外,成缆节距也是影响复合缆成缆结构稳
定性的主要因素。成缆节距太大,易导致缆芯结构不稳定、光
纤单元发生位移或跳位现象,使复合缆数据传输性能不良和结
构不紧凑。因此,为确保缆芯结构稳定,应选择较小的成缆节
距。 参考文献
为了选择合适的成缆工艺参数,在该复合缆成缆过程中对 [1]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字通信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YD/
3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可见,方案3(成缆节距为80 T1019—2013[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6mm、成缆并形模长度为40mm)的成缆效果较好,缆芯结构稳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室内光缆系列第三部分:双芯光缆:YD/T1258
定,缆芯在绕包聚酯带过程中各单元无跳位现象,光纤衰减满 3—2003[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足设计要求。
网络电信 二零一九年十月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