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网络电信2024年3月刊
P. 34
用(WDM),实现总速率为2.88Tbit/s的10km传输。2017年, (1)
Sowailem等 [22] 提出一种双向传输SHCD系统用于短距离传输,使
用高阶正交幅度调制格式(QAM),分别在500m、2km、10km的
单模光纤(SMF)距离下实现了530Gbit/s 32QAM、448Gbit/s (2)
16QAM、320Gbit/s 16QAM传输。同年,华中科技大学刘德明团 式中:P s 为光信号平均功率;R为功率分离比;远端本振和
队 [23] 将SHCD用于光接入网的下行传输方案,使用MCF实现6×200 光信号有相同的频率w s 和相位噪声φ s 。
Gbit/s PDM-16QAM的37km传输。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唐明团 收发机1(transceiver 1)的信号通过光环形器1(C1)经
队 [24] 使用非制冷分布式反馈(DFB)激光器演示了实时400Gbit/ 光纤1(fiber 1)传输至收发机2(transceiver 2),收发机1的
s DP-16QAM和600Gbit/s DP-64QAM双向SHCD系统,最远传输距 远端本振通过光环形器2(C2)经光纤2(fiber 2)传输至收发机
离分别达到40km和5km。然而,SHCD方案仍面临着信号和远端本 2。到达收发机2的信号通过光环形器3(C3)进入其接收机的信
振的光路不匹配、对发射端激光器线宽较敏感以及传输后远端 号端口,远端本振则通过光环形器4(C4)进入相应接收机的本
本振偏振态难追踪等问题 [25] 。 振端口,从而实现相干检测。收发机2向收发机1的信号与远端
第二种思路的DSCD方案是基于差分调制格式,使用前后两 本振传输与以上过程类似,只是传输方向相反。
个相邻信号的相对相位信息实现自相干信号解调 [26,27,28,29] 。该 信号和远端本振来自同源激光器,因此放宽了对于激光源
方案对于激光器线宽具有高容忍度,无需使用载波相位恢复, 频率漂移和线宽的要求,使用较低成本激光器。同时在信号和
可以使用大线宽激光器达成相干检测,从而降低系统成本同时 远端本振光路严格匹配的情况下,信号和远端本振有相同的中
获得较高接收机灵敏度。与SHCD方案相比,DSCD方案不存在两 心频率和相位噪声,无需使用频率偏移补偿和载波相位恢复模
个信号传输光路不匹配而影响性能的问题。并且,如本文给出 块。但是,信号和远端本振各自经过一条光纤进行传输,可能
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接收机电噪声为主要损伤的系统中, 存在光路不匹配的问题,这将会降低系统对于线宽的容忍度。
DSCD与SHCD理论性能相同。而在光放大器引入的光噪声占主导 同时,由于双向传输的需求,收发机1和收发机2分别需要2个光
的系统中,DSCD性能优于SHCD。因此,DSCD技术提供了一个低 环形器以实现同一光纤内的光信号与远端本振激光源的对传。
成本低功耗的高速高性能光纤传输系统方案 [30] 。 在不考虑噪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SHCD系统相干检测后可以
本文将综述比较IMDD、SHCD和DSCD等光纤传输系统方案。 得到的电信号表示为
本研究中SHCD和DSCD系统分别采用QPSK调制格式和差分正交相 (3)
移键控(DQPSK)调制格式,将分析SHCD与DSCD系统的硬件复
杂度,以及在不同线宽场景下仿真比较二者对于路径差异的容 式中:当R=0.5时,所获取的电流信号I SHCD (t)最大。
忍度。还将在电噪声主导的应用场景下,推导并验证SHCD系统 相干检测后的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ADC)转为离散数
的最佳功率分离比,对比IMDD-PAM4、SHCD-QPSK和DSCD-DQPSK 字信号,通过接收端DSP(Rx DSP)实现信号损伤补偿、检测判
系统的性能。在复杂噪声场景下讨论SHCD系统功率分离比优化 决及纠错解码。SHCD系统通过接收到的信号与远端本振混合后
策略,进一步仿真对比不同噪声比情况下SHCD和DSCD系统灵敏 进行相干检测,理想情况下能够消除频率偏移和激光器相位噪
度。在光噪声主导场景下,对比IMDD-PAM4、SHCD-QPSK和DSCD- 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然而由于信号与远端本振传输光路不匹
DQPSK系统的性能。最后,通过光纤传输仿真对比上述三类系 配,激光源线宽越大对于路径匹配的要求就越加严格 [24,31] 。高
统的中短距传输性能,从而显示DSCD-DQPSK系统的综合技术优 插入损耗光环形器的存在,会限制SHCD系统有效光功率 [31] 。除
势。 此之外,对于偏振复用的SHCD系统传输后的远端本振偏振态不
稳定,需要在光域进行偏振追踪从而提高硬件复杂度。并且光
二、系统基本原理 域偏振跟踪速度有限,当前所达成的最高跟踪速度为200krad/
2.1 SHCD系统原理 s [25]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通过增加额外的Hybrid引入互补偏振拍
相干检测相比直接检测方案可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频谱效 频项,在DSP中通过3×2自适应均衡实现偏振追踪 [32,33] 。
率,然而,由于传统相干检测需要窄线宽本振激光器和较复杂 2.2 差分自相干检测系统原理
的DSP算法,目前尚不适用于要求低成本低功耗的中短距传输应 差分自相干检测可利用前后两个相邻符号的相对相位信息
用。 实现自相干检测,因此不需要接收端的本振激光器,同时对发
SHCD系统通过对传统相干检测进行简化,放宽了系统对于 射端激光器线宽所导致的相位噪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4] 。并
本振激光器频率漂移和线宽的要求,同时可以移除DSP中的频率 且差分调制对非线性相位损伤也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在非线
偏移补偿和载波相位恢复算法 [22] 。如图1所示,SHCD系统发射端 性场景下的系统性能表现更好 [35] 。图2为DSCD-DQPSK系统整体结
的激光源输出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调制信号,另一部分 构,与SHCD系统相比,DSCD系统无需远端本振的参与,不存在
作为远端本振,不经过调制,直接传输到收发机2的接收机进行 两根光纤长度之间需要匹配的问题,也无须使用光环形器。收
相干检测。发射端DSP(Tx DSP)经数模转换(DAC)后,通过相 发机1发射端DSP数据经数模转换后,调制为光信号经光纤传输
位调制器调制为光信号,调制后的光信号和未经调制的远端本 至收发机2,在DQPSK接收机中进行差分检测。差分检测后的信
振(LO)可分别表示为 号经模数转换后,通过接收端DSP实现信号的损伤补偿、判决及
纠错解码。收发机2向收发机1的传输与以上过程类似。
网络电信 二零二四年四月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