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网络电信2022年4月刊
P. 17

运 营 商 专 栏

            太赫兹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于6G的挑战分析


                        1,2
                 2
            刘利平 ,菅梦楠 ,陈艺戬       1,2
            1. 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6G潜在技术之一,太赫兹技术对数据速率提升、超密集连接、低时延传输等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阐述了太赫兹技术的传播特性和信道建模方法。根据传播特性确定了大尺度、小尺度和微尺度3个维度
                的太赫兹应用场景。接着,针对太赫兹特殊的频谱特性,设计了物理层波形、调制编码、超大规模多输入多
                输出(UM-MIMO),以及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波束管理方案。最后,关注了适用于太赫兹频段的智能超表
                面(RIS)技术,探讨了RIS关键使能技术与方案设计。
                    关键词:太赫兹;传播模型;应用场景;基带处理;智能超表面




















                                                                                                            [5]
                未来6G网络中,增强现实、五感通信、万物互联等智能                        存在宽带波束偏移现象不同,太赫兹存在波束宽带分束现象 。
            服务要求数据速率有千倍提升,以实现低时延、高可靠、可                               1.传播模型分析
            扩展的无缝连接       [1] 。作为6G潜在的基础技术,太赫兹是指100                  频率的提高使传播路径损耗明显增大,室外通信在受到雨
            GHz~10THz  的频段资源,它被业界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                    雾天气影响时也会带来额外损耗。此外,发射机功放功率低、
                      [2]
            技术”之一 。太赫兹具有连续可用的大带宽,将有助于构建                          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系数高、高增益天线设计加工难度大等都极
            6G  短距离、高速率的传输系统,支持超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满                       大地限制了太赫兹波的传输范围。太赫兹的典型应用场景是短
            足超密集设备的连接需求,增强网络连接的可靠性,并支撑高                          距离通信。通过与多天线技术结合,太赫兹可借助极窄波束来
            能效的终端网络       [3-4] 。                                克服路径衰落问题和扩展传播距离。
                2020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启动6G研究工作。其中,太                       太赫兹的波长会引起分子吸收现象。这是因为太赫兹波长
            赫兹技术发展及其在6G中的应用与挑战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此                         接近灰尘、雨、雪和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尺寸,大气气体造成的
            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对95GHz~3THz  进行为期10                 共振会导致特定频段受到分子吸收的影响。在长距离的高频传
            年的开放性测试;欧盟制定了Horizon计划并已启动多项针对太                      输中,分子吸收损耗甚至会超过传播路径损耗。由于水蒸气衰
            赫兹频段的研究项目;日韩等国也相继开展了对太赫兹器件和                          减是分子吸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雨和云雾对太赫兹衰减的
                             [5]
            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太赫兹架构的设计和相关                               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此外,对流层对太赫兹衰减的主要影响是
                硬件器件的研发是太赫兹技术发展的重点。由于缺乏有效                        折射效应    [6-7] 。
            的太赫兹波产生和检测技术,目前业界对太赫兹的研究仍处于                              太赫兹波段存在的噪声包括乘法器和混频器的热噪声、振
            探索阶段。本文中,我们针对太赫兹的传输特性、应用场景、                          荡器的相位噪声,以及由分子吸收产生的噪声等。由于各类分
            基带处理和相关智能超表面(RIS)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子的共振频率不同,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会存在多个吸收峰值。
                                                                 分子吸收噪声仅在太赫兹信号传输时出现。我们可以利用这一
                一、太赫兹传输特性                                        性质来设计新型调制和信道编码。分子吸收  效应导致多个路
                如图1所示,太赫兹处于毫米波和红外光波之间,属于电子和光                     径损耗峰,这意味着会存在多个处于路径损耗峰之间的频谱窗
            子的过渡区域。相比于毫米波,太赫兹具有频率更高、带宽更大、路                       口。表1分析了0.1~1.03THz  频段的频谱窗口及其对应的可用
                                                                     [3]
            径损耗大、分子吸收严重、漫散射丰富和波束极窄的特点。与毫米波                       带宽 。

            24                                        网络电信 二零二二年三,四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