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新闻

赵梓森:我不在乎什么“光纤之父”

时间:2019-02-26 14:48:59

 

(点击,看视频)

老伴一声吆喝,简单的午餐摆上了桌。十分钟就煮好的鸡蛋面,配上昨晚吃剩下的肉。

 

在这个住了26年的宿舍里,赵梓森的一切,都和他“光纤之父”的光环格格不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我对我们的生活要求不高,很简单。你看我这儿,什么沙发、地毯都没有。我呢,就要生活简单、朴素,最重要的是节省时间,只要生活能过得去。

 

赵梓森的时间的确很宝贵。从1973年在外文杂志看到美国人已经在3年前拉出通信玻璃丝的那一天起,他就为自己的人生上紧了发条。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当时中国铜线通信是比较落后的。要改变,我要搞玻璃丝通信,我就知道这个会引起一场通信技术的革命。

然而,这场革命却来得并不容易。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人家说呸,说胡话,玻璃丝怎么能通信,要花几千万人民币,说你负得了责任吗。

没有钱、没有人、没有实验室,赵梓森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洗手间开始了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倒四氯化硅的时候不当心,倒的时候喷到我的眼睛上,这四氯化硅碰到水就变成盐酸啊,盐酸在我的眼睛上,你想我怎么得了,还放出氯气。氯气闻到了,我就晕倒在地。所以我就讲搞科研也等于航天员一样,也有危险,也要敢于冒险,付出生命。

敢于付出生命的代价,为的是拉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光纤。

 

1976年3月,赵梓森和团队依靠手工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1978年,在邮电部“工业学大庆”展览会上,赵梓森使用一根20多米的玻璃丝传输黑白电视信号。

 

两周后,光纤通信成为国家重点项目。1979年,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诞生。

 

1982年,武汉人率先在全国用上了光纤电话,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所以你们要大胆敢于创新,人家都不相信玻璃丝能够通信 ,结果我相信,创新成功。

这是赵梓森在给烽火学院的学员讲课,今年已经87岁的他,仍然坚持站着为每一期烽火学院的新生上第一堂课。而在课堂间隙,总是有人跟他问个不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现在问题是这样,不管你3G、4G、5G,你如果没有解决他的技术问题,电信就肯定不要。你要掌握比较好的、比较先进的技术,掌握新技术,成绩好,OK。

即使已经很累了,他还是会将身体撑在讲台上,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我讲这个经验,主要就希望他们为中国的通信事业做出成绩,希望他们不要去追求什么钱啊、名与利啊,这个都不需要。

从将黑白电视信号传输20米,到用一根光纤满足135亿人同时通话,在赵梓森看来,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远胜过名利的浮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你这个光纤780公里、800公里,不要放大器,节省了很多钱,而且维护简单。这个在世界上了不起,赶快做试验、演示、示范、推广。

 

海底光纤通信试验正进入关键阶段,也是赵老眼下最牵挂的,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赵老40年不变的追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之父不之父,我不在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玻璃丝,老百姓在用,这个是我最高兴的。现在新材料出现了,新工艺出现了,我们要赶快追上,要掌握这个,努力追,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来源:企业供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网络电信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推荐资讯
2023全球光纤光缆大会|亨通荣获2023中国光通信行业贡献大奖
2023全球光纤光缆大会
MOX与Ciena将合作提高美国的下一代暗光纤网络容量,实现高达400G波长
MOX与Ciena将合作提高
品牌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丨特发信息再获“深圳知名品牌”荣誉
品牌力量助力高质量发
云网智联大会|烽火通信加入自智网络领航者计划
云网智联大会|烽火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