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4.8-5.0GHz、24.75-27.5 GHz和37-42.5GHz频段用于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试验地点为中国信通院MTNet试验室以及北京怀柔、顺义的5G技术试验外场。
2016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3.4-3.6GHz频段用于北京和深圳两地5G技术试验,以验证5G关键技术性能。可以发现,此次除了增加了此前工信部为5G划分的中低频段4.8-5.0GHz,还增加了8.25GHz毫米波频段。
狼烟起:毫米波加入5G战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远生主持召开了无线电管理局专题会,要求开展国内及国际协调工作,加快推进毫米波频段5G系统频率规划。
其实,低频频谱资源紧张一直是国际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毫米波将加快加入5G战场,成为5G下半场的重要角色。
而早在6月8日,工信部就公开征集对高频频段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5G系统频率规划的意见。
为什么要选择24.75-27.5GHz、37-42.5GHz这8.25GHz毫米波频段?
IMT-2020(5G)推进组副主席王志勤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在高频段通信方面,对于前期预商用而言,20GHz-40GHz拥有更高的优先性,同时26GHz和28GHz、38GHz和42GHz频段可采用同一组射频器件,将更有可能实现全球协调统一。
近日,加拿大创新、科学与经济发展部(ISED)准备将28 GHz频段、37-40 GHz频段以及64-71 GHz频段用于5G系统。无独有偶,欧盟委员会无线频谱政策组(RSPG)也认为高于24GHz的高频段具有潜在价值,因为24.25-27GHz频段有超过3GHz的大带宽,所以在5G部署早期会优先选择24.25-27.5GHz.同时韩国、美国也已经率先释放28GHz频段用于高频5G的开发,且日本也将28 GHz频段作为推出5G服务的主要备选频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WRC-19 1.13议题上,在总范围24.25-86GHz里提出的的11个5G候选频段中,频段相对较低、带宽大的24.25GHz-27.5GHz毫米波频段已成为国际意见比较统一的且研究最为集中的高频频段。
事实表明,我国5G毫米波频谱规划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基本保持一致,24.75-27.5GHz、37-42.5GHz容易与国外形成规模化产业链,降低5G毫米波研发风险。
莫等闲:研发已开始
其实,运营商、设备商早已开始了毫米波的试验。
今年7月,中国移动与罗德与施瓦茨合作完成了国内业界的首次5G毫米波器件全面测试。据悉,此次测试5G毫米波器件正是工作于26 GHz频段和39 GHz频段,包括功放、低噪放、变频器等。
日前,新加坡移动运营商M1也宣布与华为合作,在E-band的73GHz频段上利用毫米波技术成功实现了35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高通一直致力于毫米波的发展,并测试了毫米波自适应波束成型与波束追踪技术。
同时,爱立信也在今年3月与日本软银开始基于28GHz频段的5G测试,并与IBM联合成功推出工作在28GHz毫米波频段,用于未来5G基站的紧凑型硅基毫米波相控阵列集成电路(简称IC)。
来源: 通信产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