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网络电信2020年7月刊下
P. 13

询服务器。多个服务器协同实现整个用户溯源的流程,数据采                                             NAT:网络地址转换
            集设备采集用户和访问日志信息,NAT64设备上传用户地址转换                           IPv6单栈方案也可以解决网络中IP地址不足带来的编址问
            记录,两个信息相关联形成可供溯源功能的日志。NAT64地址转                       题。在传统网络中不仅公有IPv4地址被耗尽,而且私有IPv4地
            换日志系统根据需求对现有系统进行相应扩展,完成用户地址                          址也紧缺,甚至不得已而发生私有地址复用的现象。新兴业务
            映射信息的SYSLOG方式采集。此外,地址转换系统应能够满足                       的发展如IoT、V2X和MEC等,对于编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
            用户级的地址映射信息采集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采用IPv6来解决编址问题。从双栈演进为IPv6单栈方案,在运
                                                                 维方面简化了网络管理,减少了访问控制列表(ACL)、路由配
              图 5 日志溯源系统组成示意图
                                                                 置和管理工作量。在安全方面,单栈替代双栈,减少协议暴露
                                                                 面,降低了安全风险。终端采用唯一的公有IPv6地址也增强了
                                                                 溯源能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营商注重业务的互通性和用
                                                                 户的体验。在设备能力具备及部署合理的前提下,IPv6单栈技
                                                                 术方案可满足运营商这方面的要求。我们建议运营商根据自己
                                                                 的IPv4地址富余量、产业情况、政府政策及终端支持等因素综
                                                                 合考虑来选择路线。下面对IPv6单栈技术与IPv4/IPv6双栈技术
                                 5GC:5G 核心网                      进行了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NAT:网络地址转换
                溯源系统的查询过程就是通过给定的公网地址+端口号,映                           五、结束语
            射关系建立的时间戳等信息来查询用户的源IPv6地址。这个源                            移动网络只给终端分配IPv6地址。在单IPv6地址的情况
            IPv6地址在IPv6单栈网络中是用户终端的公网IPv6地址。                      下,移动终端不但能支持IPv6单栈业务,也能支持对IPv4/IPv6
                                                                 双栈及IPv4单栈业务的访问,使用户体验不因无IPv4地址而
                三、IPv6 单栈的产业发展现状                                 发生变化。需要说明的是,IPv6单栈技术本身不提倡广泛使用
                IPv6单栈是网络发展的国际趋势。微软、谷歌、苹果和                       NAT64,而是希望实现NAT64转化的流量在总流量中的占比越来
            思科等支持IPv6单栈的发展,特别是谷歌和苹果等在其IOS和                       越少,而端到端的IPv6流量占比越来越大,因此使OTT的业务
            Android终端产品中很早就实现了IPv6单栈的支持,即在给终端                    向IPv6进一步迁移。本文中,我们对5G引入IPv6的思路进行了
            分配IPv6单栈地址的情况下,也可完成原有双栈的功能。在运                        探讨,介绍了IPv6单栈下5G的基本技术、组网方案、映射和溯
            营商方面,T-mobile、Sprint、RelianceJio、Orange、SK、          源方案,为5G运营商的IP网络演进技术路线的选择提供参考。
            Telstra和Rogers等在4G时期就已经部署或者试验了IPv6单栈技                5GIPv6单栈化将是网络向IPv6演进的重要一步,除了技术的因
            术;但在中国,对于IPv6单栈技术的规模验证仍然缺乏,因此                        素外,OTT企业和运营商各方的协同合作也是最终关键的关键。
            需要加强规模部署的研究和现网实验。

                四、运营商 5G 网络引入 IPv6 的路线选择                         参考文献
                                                                 [1] ETSI.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表 1 双栈方案和 IPv6 单栈方案的对比
                                                                     enhancements for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access (3GPP TS
                                                                     23.401version 10.3.0 Release 10): TS 123401 V10.3.0
                                                                     LTE[S]. 2011
                                                                 [2] BAGNULO M, MATTHEWS P, VAN BEIJNUM I.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 IETF RFC6146[S].
                                                                     2011
                                                                 [3] BAGNULO M, SULLIVAN A, MATTHEWS P, AN BEIJNUM I.
                                                                     DNS64: DNS Extensions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 IETF
                                                                     RFC6147[S]. 2011
                                                                 [4] SAVOLAINEN T, KORHONEN J, WING D. Discovery of the
                                                                     IPv6 Prefix Used for IPv6 Address Synthesis: IETF
                                                                     RFC7050[S]. 2013
                                 DNS:域名系统                        [5] 3GPP.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the 5G System: 3GPP
                             iOS:苹果的移动操作系统                           TS 23.501[S]. 2018

                                                       网络电信 二零二零年七月                                            1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