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重组的大幕已拉开,本轮重组将产生3家全业务运营商,改变了此前中国通信市场上固网运营商只能运营固定网、移动运营商只能运营移动通信网的格局,从而对未来业务发展思路带来巨大变数。这对包括运营商本身的从事通信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价值链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那么此前固网运营商重点建设的FTTH产业,是否会受到重组的影响,这对FTTH产业发展是好是坏?
记者从业界著名专家、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主任毛谦处获悉,运营商重组对FTTH产业发展是件好事。
运营商重组对FTTH有利
在28日下午的2008光网络研讨会上,毛谦接受记者的采访就本轮运营商重组对FTTH产业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他分析指出,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后,不仅原固网运营商会继续建设FTTH,原移动运营商也会加入进来。
由于重组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垄断局面、竞争加剧,为了保持竞争力运营商将大力开展以FTTH为基础的固网业务,在FTTH建设上投入更多。同时,他还认为电信运营商向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对宽带信息业务要求非常迫切,这首先需要带宽的支持。FTTH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技术上已不存在困难,成本也降至与DSL相当,规模商用的基础已客观存在。”
毛谦举例说,江苏电信已经开始进行FTTH项目招标,在今年6月底前江苏将全面停止ADSL铺设,全部改为FTTH。中国电信2008年进行的首次集采规模达到200万户,而在207年10月8日中国网通香港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投入150亿人民币来推“光进铜退”。
对于原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业务经营资质后是否会重3G而轻FTTH,毛谦表示两者并不冲突,而且3G建设对FTTH也是有利的。“中国移动有没有FTTH?有!”他告诉记者,移动运营商也需要利用FTTH解决基站接入问题或其他接入问题,这个市场如果起来,也将是非常巨大的。
08年中国FTTH用户规模将达200万至300万户
“对FTTH的需求是普遍性的。”毛谦如是说。除了运营商的竞争需要及转型需要外,FTTH产业发展将惠及整个社会。比如目前的城市信息管道非常拥塞、农村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信网络的灾后重建等等,特别是在现今光纤价格走低(8分/米)、铜价日渐攀升的情况下,出于成本考虑,FTTH也是值得大力发展的接入方式。
因此毛谦表示,2008年将成为中国FTTH发展的拐点,预计到年底FTTH用户规模将达200~300万户,而在2007年年底这个数字是20万。此前有预测称08年中国FTTH用户规模将达到40万,他评价称:“显然目前看有点保守。”
据他介绍,亚洲的FTTH发展势头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截至07年年底,日本的FTTH用户规模为1133万户、预计到2009年将达2175万户;韩国突破451.5万户、预计到2015年将达1000万户;中国台湾约为50万户。同期欧洲大约只有130万户的用户规模,FTTH欧洲委员会新任主席Joeri Van Bogaert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大力发展FTTH;北美则用户覆盖突破600万户(约有230万户的实际用户规模),几乎全部来自美国。
就世界排名来看,FTTH/FTTB普及率排名前三也都在亚洲,分别为韩国(31.4%)、香港(23.4%)和日本(21.3%)。中国大陆则以1.5%的普及率排名第11,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在技术指标与成本间取得平衡难度不小
虽然FTTH规模发展似乎已是板上钉钉,但毛谦依旧对这一产业未来提出了一些问题,他在此次光网络研讨会上的专题报告即针对于此,其提出的问题核心在于各指标如速率、覆盖用户、覆盖距离等与成本间如何取得平衡。
他告诉记者,“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士都认为自己所研发的技术是最好的最优秀的,但再好的技术也会碰到一些问题。我今天所谈的就是在FTTH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对产业前景在乐观之余保持一份清醒。”
毛谦指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目标就是提高用户带宽、增大覆盖用户数、延伸覆盖距离、降低成本、小型综合化等。但技术指标提高带来的几乎都是成本的增加,这与成本不断降低的要求相矛盾:比如提高PON支持的速率,则对LD和PIN/APD的要求提高,成本相应大幅度提高。又比如增大覆盖用户数可用的技术主要有提高速率、增大分路比,但单纯提高分路比,会减少每个用户的使用带宽;而用提高速率增大分路比带来的问题是对光器件要求提高和增加成本。还比如延伸覆盖距离的方法一般有提高发送光功率、减小分光比、采用光放大器等,而这些无一不涉及成本的上升。此外在小型综合化方面,还存在另个问题,即站在不同角度对家庭网络的理解不同,家店厂商、运营商标准各自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网络的发展,也影响了ONT与家庭网关的融合。
在他看来,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是增大芯片集成度、降低光器件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而扩大应用规模也能有效降低成本。
FTTH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光通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我国宽带业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FTTH正面临着又一次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迎接相应的挑战,毛谦呼吁价值链要把握好这一时机一起努力,共同推动。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