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这个词汇在今天已然不陌生,想要实现“精准医疗”,数以亿计的医疗数据也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月15日,在 “第十三届中国心脑医学大会”的“聚焦数字,畅想医疗”交流会上,专家认为,精准医疗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时代下的“互联网+”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改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医疗大数据仍面临数据有效整合、数据有效信息挖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趋势:“移动”跟踪病情 关注院外病人
想象一下,你可以通过穿戴设备实时将身体状况反馈给你的主治医师,通过在线互动,实现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再也不用等两个星期再去医院复诊,是不是很方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刘帆表示,用移动医疗的技术手段来跟踪患者的病情,就是当下解决健康问题的新趋势。“我们呼吁让每一个病人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病人可以通过一些穿戴设备在家里完成诊疗信息的采集,包括根据大夫给患者的医嘱,患者在家里吃药后的反馈是什么。医生和患者的交流就不局限于两星期的复诊,可以每天进行。”
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大幅攀升态势,已形成世界最大的慢病群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徐西振认为,移动医疗可以帮助医生在自己的手机上方便地收集管理病历,可以随时和病人进行沟通,实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情况,对病人制定出一对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徐西振强调,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应该认识并适应大数据对现代医疗的影响,熟悉互联网,不断掌握和更新医学理论和技术。“我们应该建立规范统一的诊疗体系,统一标准化的随访平台,关注医院外的病人。”
专家:互联网渗透使医疗资源均衡化
在这场跨界交流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指出,医疗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互联网技术与引进民营资本、解放医生是改变现有医疗模式的根本办法。
胡大一指出,目前传统医学把主要而有限的资金用于和疾病复发、中晚期疾病的应对上,是花钱最多但效果最差的地方,如果不调整,医疗将无钱可用。“这不是耸人听闻,政府投得越多烧得越多,必须从根本上转型,把慢性病的预防、康复做到位。”
胡大一建议,将互联网技术和医疗模式的改革相融合。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对非公立医疗设施的逐步投入,医务人员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加强,传统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优势将逐步瓦解,医疗资源也将伴随着互联网的渗透逐渐得以均衡。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