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今日开幕,活动以“产业融合、互联共享”为主题,中国信息通信院院长曹淑敏分享了对工业与互联网融合以及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和看法。
曹淑敏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背后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而这样的融合已经开始,并且在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融合的程度越深,比如在根据消费者意愿进入的部分,开放程度最高的采购和销售环节,很多企业都使用了电商平台,基于网络的的营销也越来越普遍。
中国信息通信院曹淑敏
她还指出,在中国信息通信院的研究中,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将智能制造变成核心的一个基础。在她看来,理解智能制造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连接,即把工业领域原来这个环节相互孤立,甚至连通到产品售出之后整个产品周期;另一方面是以数据为核心的交互,因为连接支付各个环节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实时分析,才能够进行智能的决策。
在分析工业互联网的角度方面,曹淑敏称,互联网汇聚了几十亿的用户,还有千万甚至更多的企业,其巨大的平台可以提供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比如个性化定制、产品服务化等;从传统制造业的角度看,其更看重产品,甚至是制造产品的工厂,其整个智能化过程包括感知群体、信息和应用整个数据的全周期,要形成一个闭环,还有侧面支撑的基础设施。
她表示,从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角度来看待工业互联网,与国际做法有所不同,“国际上工业4.0都是从工业的视角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是兼顾着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视角。”她说。
以下为曹淑敏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去年互联网我记得我们讲了产业互联网,还有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在过去的一年,同时发生了更加剧烈的变化,也印证了我们整个业界大家所共识的趋势。就是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来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互联网从开始的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从过去对整个信息通讯领域产业的变革,现在已经跟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带来更大的变革。所以你看到互联网从服务于消费到服务于生产,从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到服务于企业,在这里面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跟工业的融合。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力化的教会,必将带来工业化的变革甚至革命。
我们看到今年国务院出台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我们可以看到它把互联网定义成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一面一共是11个领域。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来推动技术进步、效益提升、组织变革。带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这里面“互联网+”协同制造也是其中的非常核心的内容。
《中国制造2025》在这里清晰地提出以加快新一代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一共有九大任务、五大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这个内容里面非常明显地突出了推动两化融合以及智能成长。
它背后都是信息技术或者信息通讯技术,或者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其实这样的融合已经开始了,去年我也举了一些案例,我们对整个的融合,这张图是讲述融合前的情况,我们看到开放程度越高的环节融合的程度越深,据消费者愿意进的行业融合的环节最多,开放程度最高的,采购和销售环节,这一般是一个企业跟外部打交道,他很早使用的电子商务的平台,我们很多企业都使用了电子商务的平台,现在的营销基于网络的也是越来越普遍。而离消费者越近,我们看到消费体育行业,在体育当中消费品行业率先开始跟消费者融合,已经融合到了所有的环节,从研发、设计、营销、服务,包括网络零售很多都是在消费品里边面向普通消费者。装备制造业相对来讲比消费品融合的程度再往后一些,首先在一些营销环节、在研发环节使用了一些技术,但是真正的技术环节还需要一些实践。
我们在对整个研究当中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工业和互联网融合,或者是实现下一步智能制造变成核心的一个基础。我们对工业互联网的架构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信部的领导给我们的任务。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新的基础设施。我们在谈到智能制造的时候,这里边两个内容,首先是连接,把工业领域原来这个环节相互孤立,甚至联通到产品售出之后整个产品周期,第二个以数据为核心的一个交互,因为连接支付各个环节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实时地分析,才能够进行智能的决策,这是智能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而我们分析工业互联网从两个视角来分析,工业互联网本身是互联网发展与工业发展的交汇,从互联网汇聚了几十亿的用户,千万,甚至更多的企业,它这个巨大的平台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新型的新模式、新业态,提供了条件。比如说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服务化、网络协同化,这都是从互联网的视角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去对工业的影响。
看到另外一个视角就是从传统的制造业的视角,或者从工业的视角,它更看重的是产品,甚至制造产品的工厂,也就是我们这张图的正面,在这个里面我们看到它实际上是将来要沿着一个以智能工程为核心的,以数据为驱动的一个由制造系统到商业系统工业整个智能化的变革,整个智能化过程包括感知群体、信息和应用整个数据的全周期,形成一个闭环。还有侧面是支撑它的一个基础设施,比如说互联、低成本的计算、安全可信等等。
我们从三个视角,实际上应该说两个大的视角,一个是工业的视角,一个是互联网的视角来看待工业互联网。这个跟国际上也是不同的,国际上工业4.0都是从工业的视角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是兼顾着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视角。这张图为什么工业互联网提到了关键基础设施,这个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是连接、一个是数据的打通。工业互联网恰恰是通过前端的传感器、处理器,加上工业互联的网络,再加上云端的云计算大数据的平台,还有一系列数据分析的模型、算法等等工业软件,构成了联通整个工业的一个系统,使得工业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实现智能制造。
我们在分析整个过程的时候,我们也看到它到底对整个互联也什么样的需求?看到一个是工厂内,一个是工厂外。过去一个企业内部的IT系统和生产系统,或者叫运行系统,这个信息系统是完全隔离的,而在生产制造环节,少量采用了这个技术,虽然它也大量采用了IT技术,但是真正能够相互连接打通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工业有一个特点,我们可以说工业目前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我们曾经分析过连接工业厂内的总线,多达20多种标准在市场上使用。这些工业软件和系统之间相互是不能互通的,相互都是信息孤岛。将来这个网络工厂内我们觉得慢慢的都会逐渐地打通,形成一个由多个连接的,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机器和机器,控制系统和工厂内的工人等等多种多样的连接,构成厂内的网络和市场。工厂外当这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典型的比如说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将来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实时地对汽车的运行状况进行远程的监控。在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警。
当然,还有工厂和工厂之间的协同,现在其实也有很多工厂已经分散在很多很多地方,很多很多的企业来为它提供设备,比如说有一个例子,一架飞机可能会有三千多个厂家。我们目前总结出了七类互联单元,这些要求都对我们的网络和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提出了切切实实的要求,而这些需求和传统的网络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把网络归结为两个网络、三个体系,两个网络既有工厂内的网络,又有工厂外的网络。三个体系,我们看互联网,互联网可以说是由三个工程体系构成,一个是互联体系,在互联体系当中包括我们的通讯基础设施,包括TCPIP这一级构成了一个通讯体系,我们看互联网有它的域名解析体系,是为了找到互联网当中的网站、主机,通过域名找到主机。另外还有应用服务体系,包括外围网应用等等。我们互联体系是必须需要的,现在的互联网是面向普通消费者,一个微信出一点问题没关系,如果将来生产领域、工业领域,对于这个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非常高,而现在的互联网是难以满足的。过去的互联网是对主机和域名进行解析,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或者说物联网时代,我们是向物体进行解析,因为这个产品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使用,所以它的解析也将发生变化,另外还有它的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去明确的。
我们看到它可能会带来的变化,首先看工厂内,我刚才说了工厂内过去用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是有一些,但是跟我们目前由于采用的标准不一样,提供的厂家不一样,彼此之间不能互操作,这些也是导致整个工业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的一个因素。正因为它目前是这样的状态,那么下一步它会走向开放、走向互联、走向相互的交互、走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所以我们发现工厂内将会采用大量的连接或者大量的网络技术,这个使得工厂内的网络,把它过去的信息系统和它的运行系统就将打通,网络会出现扁平化,会出现采用大量的IT技术和无线技术。
对工厂外的网络也是一样,刚才说了,当我们这个产业在使用过程中,当我们组织生产资源是跨国家、跨地域,很多很多企业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个庞大的网络,而且性能极高的一个网络来支撑,我们发现对网络的要求,更高性能,比如说迟延,比如说无人驾驶,它对迟延要求是很高的,就是毫秒级的迟延。还有它要求更可靠,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像丢包率等等这些,就跟传统的互联网也是不一样,安全性更是毋庸置疑,因为它的安全对消费者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发现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他会使用很多很多技术都要共同来使用,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5G的技术、SDN软件技术、物联网的技术等等,它实际上很多很多技术都打通了,共同完成定向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比如说我刚才说到的5G,恰恰5G的标准当中定义了两大沉场景,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场景,一个是移动物联场景。移动物联网场景是为了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它要求毫秒级的迟延。在这个状态下,它的带宽可以达到一个G,甚至更高的速度,这些指标恰恰跟工业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契合的。
所以我们发现的确在未来的工业互联网,我们所描绘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当然是分步骤实现,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我们发现既有远期的对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近期我们已经有大量的实践,已经有大量的在推进,那么他们会怎样地改变?从左边我们看到会从孤岛工业各个环节,过去是相互之间难以贯通,从局部的互联、局部的智能化走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业将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应用也会由浅入深,从开始少量的应用到更深入的大型的机械设备,逐步地深入之后,可能会用很多很多的传感器,我们要有更多的信息对它进行感知,从易到难、从低到高,这是一个过程,它对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对我们的工业企业、制造企业是不一样由于互联网这个平台会聚了众多的成千上万的、上百万的企业和几十亿的用户,它可以非常快速地实现供需的精准对接,很多现在的实践都是这样,比如说找钢网就把生产钢和需修钢的企业联合起来,很多很多例子都是把供需精准对接的。
还有制造业服务化,这个远程监控,内制的模块可以对它进行远程监控,最难的环节肯定是在制造环节,在制造环节的智能化也将逐步实现,在工厂内怎么样提高工厂内设备的利用率,在车间局部层面怎么实现智能化,在工厂外一些网络工厂中,整个智能制造也好、工业互联网也好,它是从两端逐步地有的是从制造环节,制造企业本身这方面,有的是互联网方面,有的是相互的结合,它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最后,我也想说一下,因为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了非常高的重视,中央下发之后地方都非常积极,怎么看这个趋势呢?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我们原来说互联网的时候都说跨界融合,但是它的跨界只是在信息工业领域中的跨界,而现在它跟各行各业之间将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实现空间互联网,你只有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是没用的,因为你跟工业的结合,你对工业了解,你没有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通讯、大数据,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所以合作和协同非常重要。
在这里面制定共性的技术标准和推动共性的产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工信部正在做的整个工业互联网架构,以及系列的后续的技术标准等等。
最后,既需要我们做一些顶层设计,面对若干年后要实现的目标,同时需要阶段扎扎实实地分步推进,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目标。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谢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