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领域,中国移动毫无疑问是最具潜力的竞争者——手握8亿多移动用户,拥有150多万座4G基站,每天有大量数据在其网络上产生。中国移动也早已认识到数据宝藏的巨大价值,从2010年就开始正式制定大数据规划,目前已经形成了苏州研发中心提供技术产品支撑、各省公司面向具体客户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大数据产品已经从对内走向对外,不仅能够面向内部提升效率,而且能够面向外部开辟新的服务模式。
三阶段发展大数据
中国移动大数据系统总架构设计师段云峰表示,早在2001年中国移动就开始规划数据仓库,虽然与现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有所不同,当时的数据仓库汇集的是结构化数据,但是这也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到2007年,中国移动开始着手研究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Hadoop,并开展了实验室测试,积累了大量经验,当时研发的大规模计算管理系统、搜索引擎SE,成为中国移动后期相关产品的雏形。此后两年,中国移动发布了大云0.5版本,跟随开源社区走深度定制的路线。
段云峰表示,中国移动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规划要从2010年开始。这一年,中国移动以大云1.0为起点,开展了点状大数据应用。此后3年,中国移动几乎每年都要发布新版本,陆续引入图计算、大数据平台、NoSQL数据库、内容分析和知识库等产品,并将Hadoop作为独立产品与外界进行合作。
到了2014年,中国移动重新规划大数据产品体系,引入管理平台。这一年中国移动孵化成立了苏州研发中心,该中心重新定制中国移动的大数据技术路线,规划了两域四层产品体系,启动了大数据管理中心(BC-BDOC)产品,整合点状应用,提供能力开放。自此,中国移动的大数据发展再次提速。
回顾中国移动的大数据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如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年前后中国移动内部曾就Hadoop是否适用出现了激烈争议,因为Hadoop虽然提高了速度,但是人员需求量大大增加,后来中国移动内部基本形成共识,没有哪种技术能够一统江湖,所以采取了混搭的方式;第二阶段,部分省公司将数据进行集中化处理,有的成立专门部门,实现B0M域(业务支持、运营支持、管理支撑)数据的融合;第三阶段,对传统的网络性能管理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实现对网络运行情况端到端的掌握。
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总经理孙少陵表示,中国移动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并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则处于萌芽状态。
对内、对外兼而有之
中国移动的大数据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网络优化、业务创新、精准营销、决策支持等方面,不仅面向内部,也对外提供服务。
对外服务方面,中国移动的工业大数据、纺织平台大数据、车联网信息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都是成熟可用的产品。例如,中国移动为三一重工搭建了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采集挖掘机的动态数据,进行实时的运行状况分析,涵盖油耗分析和性能预警等。在此过程中,中国移动提供云计算、数据存储托管等基础设施,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三一重工优化业务,开辟了新的服务模式。
对内方面,中国移动大数据应用的典型案例是治理不良信息。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让用户不胜其烦,在治理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方面,中国移动过去的做法是人工分析,工作量大且准确度有限。后来中国移动引入了大数据技术将无法识别的垃圾短信进行搜集,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本分析和语义理解进行深度分析,提高了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甄别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支出。
来源:通信世界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