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自上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提速降费”方案以来,已满一月。媒体了解到,这一个月以来,三大运营商部分提速降费措施仍未落地,也没有具体落地时间表。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一下子全面实施不太现实,其主要考虑的还是收入方面的影响。
当年的房价喊话的遭遇是,顶层设计有心,但微观价格无意。一个月过去,轰轰烈烈的提速降费,似乎又步了房价喊话的后尘。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城市宽带要免费提速40%以上”等五项举措;工信部也于5月15日提出了14条举措和2017年发展目标。重重压力下,三大运营商虽在5月15日当天就公布了“提速降费”方案,但,“神回复”之后,另一只靴子显然还是悬在半空中。
提速降费当然是个博弈的过程。此前就有调查显示:近9成的用户表示运营商没诚意,只是在玩文字游戏。这样的感受,站在运营商角度来说,可能也蛮委屈的:一来,据了解,今年一季度,三大运营商日赚3.5亿元,而去年全年,三大运营商日赚3.8亿元。这意味着盈利能力在下降。日子不好过的时候,还要割肉减肥,下手起来太不容易。二来,就像专家说的,运营商承诺的时限是2015年年底,现在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保不准还在“憋大招”。
不过,消费者的担心,其实也不算杞人之忧。这么多年来,跟运营商“斗智斗勇”的过程,见多了各种霸王套餐、遇到了各色格式合同,加上基层运营商给出的说法基本是“不知情”、“没听说”——更要命的是,即便是眼下“大出血”的提速降费,方案里还掺杂着“夜间优惠”、“季度不清零”等变通之法。那么,惠民大戏能拖则拖、甚至成了“光打雷不下雨”的把戏,恐怕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概率。
“互联网+”也好,“宽带中国”也罢,如业内所言,根据摩尔定律等理论,互联网的三大基础要件,带宽、存储、服务器都将无限指向免费——因为作为生产工具的数据手段,不应该沦为垄断者的逐利筹码。不过,也应该看到基础设施建设,在数据传输中的成本性地位。比如光纤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比如提速降费“投资大、周期长”。这个时候,如果仅仅从道义角度要求运营商“独自割肉”,利益攸关之下,遭遇执行中的“变通”,有什么奇怪的呢?
解决这个问题无非两个思路:要么行政命令死磕到底,监督到最后一个环节。不提速降费誓不罢休,运营商的利益,自然要服从于公众利益。要么就市场化倒逼,充分引入虚拟运营商、宽带接入业务试点企业等,放开电信市场,激发民资活力。至于哪个方案更有效,恐怕还需要博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