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联通手机单向收费一波三折。7月19日,广东联通宣布推出无月租、接听包月的“世界风”市话套餐,声称这是“真正意义的单向收费”。但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作出强烈反应,称目前国家政策还不允许移动通信资费实行单向收费,一旦实施将立即叫停。但随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张爱平又表示,相关电信企业推出的资费方案、套餐等均根据国家的管理政策,履行了审批报备手续。
这一来一往,差不多可以看作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与主管部门博弈的一种“模型”:电信运营商的“套餐”哪怕已经非常接近单向收费,也不能行单向收费之名,否则,就触碰到了政策的“红线”,就要遭到有关部门的干预。但是,对于企业而言,打单向收费牌,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更容易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因而,企业与管理者在单向收费上的博弈,实际上只剩下一张皮的博弈:企业可以用“套餐”行单向收费之实,但决不可以用单向收费之名,这样两者才能相安无事。
实际上,变相的单向收费之风从几年前就开始刮起,在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谈论手机单项收费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在各种“套餐”的轰炸下,“有实无名”的单向收费早已开始惠及消费者。一旦电信主管部门予以放行,手机资费将脱下最后这一张皮,彻底走向市场。
但这张皮仍很难脱掉。手机单向收费是近年来公共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早在1998年,信息产业部开始研究单向收费方案,2000年7月,信息产业部就称单向收费有望实施,相关方案已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但当年10月11日,信息产业部又表示,单向收费目前阶段不可行。有关部门一会给公众希望,一会又关闭希望,如此反复不已。不过,最终手机双向收费还是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一项备受公众质疑的收费标准,能够坚持如此之久,能够如此顽强地存在于市场,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在权力的庇护下,分割后的电信市场的垄断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强。虽然电信企业得以迅速做大,但是,它依然不够强,因为电信企业的成长不是真正起源于市场竞争———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电信运营商始终不能在真正的市场环境下公平展开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自然也不能发挥作用。
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主要依靠话音收入的国内运营商都已意识到,话音ARPU值(用户每月话费收入)下降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市场的制胜点在数据增值业务。为了更好地开拓数据市场,必须积累强大的用户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降低资费标准,扩大用户基础,乃是将来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和成长的必须选择。
市场的终归要交给市场。主管部门有必要反省一下:权力庇护下的垄断,不仅使消费者吃尽了苦头,也使电信运营商失去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发展和成长的良机,倘若继续掌控企业资费标准的权力,我们的企业何时才能真正通过接受市场的洗礼而增强竞争力?手机单向收费既然只剩一张皮,主管部门何不顺水推舟,落个人情,一揭了之。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