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装载了亨通海底光缆的福海号海试船,在海上奋战了30天后,顺利完成了国内首次海底光缆的国际海试认证各项试验,缓缓停靠在亨通常熟港务码头。此次海试在第三方认证机构专家的陪同下,完成了有中继海底光缆系统在水下500米、4000米和5000米深度的敷设和回收试验,全面验证了亨通的海缆产品在复杂极端海底环境下的使用可行性,为亨通与国际光缆巨头争霸、承接超长距离海底光缆工程提供了“敲门砖”。

一直以来,亨通紧抓国家政策方向,大力发展海洋产业,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互联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亨通于5月9日举办的 “智慧海洋”媒体见面会上,来自全国二十多家媒体共同见证了亨通在海洋工程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具有国际意义的成功项目案例。亨通高压总经理李自为、亨通海洋总经理许人东以及亨通海装总工程师、同济大学专家吕枫博士出席了见面会,畅谈亨通海洋工程的发展之鉴及未来之路。
硬件优势打造一级产品水准
“目前全球97%的国际通讯依赖稳定的海底光缆系统,只有极少一部分依赖于卫星通信。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大趋势和大背景下,跨洋通讯的需求逐年增长。”亨通高压海缆总经理李自为介绍说:“海缆行业又被誉为‘富人俱乐部’,具有高门槛、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若投入使用的海缆出现故障,不仅维修成本惊人,且对洲际通信和供应商名誉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产品质量不容忽视。”
在“从客户的要求出发,到客户满意为止”的质量方针指导下,亨通海洋的生产研发基地投入布设了大量国内外先进的硬件装备,助力世界一流质量的海缆产品生产。据悉,亨通海洋常熟产业园配备有6条生产线,年产能达12000公里,可存储6000km LW海底光缆。且在长江南岸距东海68海里处斥资5亿元建造了长达375米的码头,其最大吃水深度12.5米,可同时停靠两艘万吨级船。
除此之外,一座海洋领域领先的海缆检验中心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在投入使用后将覆盖从光性能实验室、机械性能实验室、超高水压测试室、超高电压测试室到拉伸性能测试室等全方位光缆测试需求。该检测中心计划取得国际实验室认证,并将成为国内首个海光缆行业第三方检测平台。
在海洋工程领域耕十来年,亨通海洋不仅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在研发创新上也频频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其业务范围覆盖了海底电缆,海底光缆,海底光缆复合缆以及配件的设计、开发与制造以及海洋工程的咨询与服务。公司目前已经取得核心专利7项,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方面专利20多项;公司的有、无中继产品顺利通过36项试验,获得国际权威机构国际接续联盟UJC的UJ和UQJ认证,取得全系列26张证书,是国内认证缆型最多、产品组合最全的企业。
亨通对设备与技术研发的大力投入很快得到了回报:2016年,亨通成功交付了中美洲Belize项目长达28km的HORC DA光缆、科摩罗项目的278km无中继海缆以及俄罗斯芬兰湾项目的35kv光电复合三芯海缆,其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取得了客户的信赖。
响应国家号召布局海洋观测
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海洋战略的既定方针。海洋经济将由海底钻探向智慧海洋发展,在此过程中,海底高速公路建设是智慧海洋建设的必经之路。今年年初,发改委1号文件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及服务指导目录,把海洋新兴产业作为了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项目。文件提出,到2020 年建设10-20个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工程建设已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大力推进之中。
今年4月,亨通海洋与同济大学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在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的基础上,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同济大学的科研力量,立足深海科学前沿技术的制高点,建设公司海洋工程产业链,推动公司通信业务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海底光缆生产、销售向上游拓展海洋装备、工程设计,向下游发展海洋工程总包服务、海洋数据采集及大数据服务,积极参与国家智慧海洋工程建设,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
亨通海洋光网总经理许人东有感而发:“同济和亨通的合作是‘强强联合’,同济海洋观测网方面的技术在全球位列前茅,而亨通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和全国销售网络与其正好形成了优势互补。目前,合资公司已经开展了南海水下综合光网建设、太湖水环境立体监测及东海监测等国家重点项目。”
据悉,同济大学是我国最早提出、推动并开展海底观测网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拥有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在该领域科研水平居国际前列。
“未来海底观测网将从海洋内部对海底环境及地下沉积物水层进行大范围、全天候的高频智能化观测,不仅能大力推动海洋科研、海洋开发、海啸预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海洋强国的建设。”吕博士展望道。
步步为营准确切入国际市场
海缆项目主要集中在国际市场,比如洲际间或国家间的信息互联,因此亨通海洋早早下定了决心要走国际化道路。
2016年12月16日,由亨通海洋承接的马尔代夫马累NaSCOM海缆项目正式启动商用。该项目是亨通海洋承接的单个订单中总长最长、单根长度最长(318km无接头)的国际海缆订单,同时此举也创造了国际最长海光缆的记录。该项目承担着“提高马尔代夫的数字化程度”的崇高使命,项目海缆总长1200km,将200多个岛屿连接成一张光纤通信网。该项目的顺利完工,为马尔代夫的4G网络提供骨干网支持。通过实施该项目,亨通海洋向国际世界递上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除此之外,亨通还通过在当地并购、收购、设立研发生产基地等方式布局欧洲、南美、南非、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在全球34个国家设立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119个国家注册商标,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及地区。目前亨通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五大影响力不俗的品牌:亨通光电、 Alberdare、 Cablescom、Alcobre、VE,为其国际竞争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目前亨通的海缆技术已不输国外同行,但对于国外海缆市场而言,早已有几家国际巨头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亨通如何能撕开一条口子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永远是各种手段齐头并进,市场、技术和人才都要面面俱到。”李总坦言,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极为迫切,所以亨通一方面通过实战锻炼,快速培养新人达到岗位所需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也以自身实力积极吸纳国际优秀人才。现任亨通CTO、曾在全球第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Alcatel工作了十余年的Jerry Miller博士谈及为何选择亨通时说道,他非常惊讶中国的制造企业发展速度之快,同时也被亨通的包容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深深打动。
许总补充道:“进入海缆这个‘富人俱乐部’,首先需要大手笔投入生产线、码头等必需装备,并取得UJ/UQJ认证和海试等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其次,需要颠覆海外客户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在质量上打造良好的口碑,以达到‘Global Quality from China’的市场新形象。再次是对成本的控制,想要改变国际海缆市场的既定格局,需要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找到突破口,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从而赢得合作机会。例如国际互联网巨头Google和Facebook计划自己出资建设其专属的海洋通讯网络,对成本控制尤为看重,因此,质量好、响应速度快且成本更低的光缆产品最具吸引力。这些就是我们亨通持续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方向。”
来源: 网络电信 Yu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