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给国内光纤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但这丝毫没有阻碍江苏亨通光电前进的步伐。
亨通光电2014年第三季度(Q314)业绩报告,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0.37亿元,同比增长22.16%;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27.34%。前三季度总营收70.62亿元,同比增长16.29%;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30.54%;
亨通光电逆势增长的背后,有着哪些诀窍,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未来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前行?在日前召开的“2014(第八届)中国光通信发展与竞争力论坛”期间,C114编辑对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营销总部总经理朱卫泉和亨通光纤总工程师陈伟进行了专访。
朱卫泉在采访中透露,亨通光电虽然已经坐稳了国内光纤行业第一阵营,但目标并不止于此。“按照集团公司崔根良董事长的整体布局,我们会继续加强创新投入,接轨国际市场,迈向高端制造,尽快实现‘555国际化战略’目标。”朱卫泉说到。
逆势增长:成本控制是关键
在本世纪初,在互联网泡沫的催动下,光通信行业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但好景不长,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光通信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具体到国内市场,也是一直到2008年3G和FTTH的启动,光通信行业才迎来了又一轮增长契机。
光纤作为光通信的基础网络资源,市场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几大厂商都不约而同的扩大产能,以期能够把握住市场需求时间窗。据相关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概在1.4-1.5亿芯公里,但国内企业的产能已经达到了2.4亿芯公里,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可以说,我国光纤行业的产业环境已经没有前几年的那么从容。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亨通光电必须要找寻到新的出路。在朱卫泉看来,亨通的做法有点“简单粗暴”,就是在发挥产业链优势的同时,不断的提升产业规模,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的降低成本。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发挥产业链优势是关键,拥有自己核心竞争力才是王道。” 朱卫泉说,“亨通光电专注于产业链一体化,棒纤缆一体化,而不仅仅是单独的光纤、光缆或电缆产品,不同产业板块之间的联动赋予了我们很大的调整和利润空间。”
规模是很关键的,在众多玩家纷纷扩产的同时,无论是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要迎难而上,因为规模直接决定了光纤的成本。据朱卫泉介绍,亨通光电也对产能进行扩容,这对于降低产品成本,满足行业的周期性需求有很大的帮助。
做大不是目的,每个玩家都不愿意被扣上“大而不强”的帽子,在做大的同时做强才是关键。
在做强上,陈伟的感受最为明显。作为亨通光纤的总工程师,他可谓是见证了亨通在技术方面的不断蜕变。“在我们这个行业内,光纤预制棒和拉丝工艺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预制棒,直接决定了你的生产成本、质量和利润水平。如果解决不了预制棒问题,你永远都是在给别人打工。”陈伟说,“我们已经拥有了预制棒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也推出了非常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众所周知,预制棒的尺寸是很关键的,国内光纤预制棒一般水平只能做到直径150mm,长度在2m左右,拉丝长度仅在2000km左右。而亨通光电研发的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直径可达200mm,长度可达6m,其拉丝长度可达到12000km以上。
有了产业链、规模和技术,产品是否对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把握住每个细分市场。“这几年,我们也在不断丰富产品线,扩充产品体系,大力投资新产品研究,尤其是在新型引入光缆、数据中心产品研制等方面;其次,着重高端研发,全力研发新型光纤预制棒、超低损耗光纤、特种光纤、耐高温光纤等光纤。”陈伟说。
据他透露,目前在行业内广受关注的低损光纤领域,亨通光电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出货;在超低损光纤和大有效面积光纤方面,亨通也在积极布局,目前进展非常顺利。
在朱卫泉看来,当前的市场竞争就是产业链和成本的竞争。“我们不会牺牲产品质量来换取成本下降,这是难以长久的;只有通过管理、技术和工艺创新,才能更好的降低成本。”
走向海外:555国际化战略助力前行
其实,不仅仅是亨通光电,这也是国内光纤行业乃至整个民族工业共同的命题,那就是“走出去”。走出国门,迈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大舞台。
“我们的确在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这既是应对产能过剩的手段,也是确保未来发展的契机。”朱卫泉说,“现在很多国家都启动了宽带战略,对于光纤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快速增加,这对于我们国际化道路是个很好的助益。”
朱卫泉透露,早在2010年,亨通就提出了“531国际化战略”,未来要实现50%的国际市场、30%的国际资本、10%的国际人才;2013年,亨通把这一目标升级至“555国际化战略”,即拥有50%以上的国际市场、50%以上的国际资本和50%以上的国际化人才。
朱卫泉坦承,亨通目前距离“555国际化战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首先就是要增大国际市场占比。“在国际市场开拓上,亨通还是在两条腿走路,一是借船出海,二是自力更生。”
所谓借船出海,就是依托于华为、中兴等国际化先行者,以配套产品的方式被集成到华为中兴的整体解决方案中,再面向运营商进行交付。
在朱卫泉看来,借船出海能保证国际市场的“温饱”,自力更生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我们已经在全球28国家建立办事处,直接与最终客户打交道;并在在一些重要市场直接投资建设工厂,降低物流和交付成本;构建国际化的团队,最终实现本地化。”据他透露,亨通已经在巴西等国直接投资建厂,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据悉,亨通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主要在东南亚、拉美和非洲等地区。“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能够规模突破欧洲、北美等高价值市场。”朱卫泉说。亨通的努力已经开始见到成果,其在近期成功赢得了欧洲德国某大型运营商的订单,“德国人的流程和严谨是出名的,我们很自豪能够进入供应商名单,但这只是个开始,我们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