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带宽的需求只能通过光纤来满足
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浏览器尚未问世。只有42%的美国人有机会接触电脑。(甚至只有42%的美国人曾经接触过电脑)
到90年代末,互联网热潮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方式,重塑整个行业。报纸、商店、机票预订、工作和娱乐都开始向新兴的万维网转移。
若不是全球各地正在建设的超高速、高带宽的光纤通信网络,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到2000年,对带宽的需求激增几乎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这种需求只能通过光纤来满足。
互联网的新时代转瞬而至。这一切都始于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他当时就职于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担任软件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CERN的科学家要频繁地与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们联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数据,而不兼容的平台使沟通十分不便,这使伯纳斯·李感到烦恼。于是,在1989年,伯纳斯·李向他的老板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概念,他最初称之为Mesh(网格)。一年后,伯纳斯-李开发出了三种基本技术,这些技术至今仍是网络的基础: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统一资源定位符(如今我们称之为web地址,或URL)。同年,伯纳斯-李发布了第一个网页,当时他称之为万维网。
1993年,伯纳斯-李和CERN决定把万维网的源代码公之于众,让万维网成为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大众平台。同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大学生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 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网络浏览器,被称为Mosaic。《纽约时报》在一篇关于Mosaic的文章中写道:“Mosaic可以被视为一张通往信息时代的藏宝图”。
第二年,互联网迅速膨胀的导火索被点燃。安德森与他人共同创立了网景通信公司,并将Mosaic商业化,而微软也推出了IE浏览器与之竞争。杨致远 (Jerry Yang) 和大卫·费罗 (David Filo) 共同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导航——雅虎,而杰夫·贝索斯 (Jeff Bezos) 创立了亚马逊。网络上的第一条横幅广告是为Hotwired.com网站上的Zima投放的。
到1995年,整个世界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闻周刊》的Steven Levy在其年终版中提到 :“今年可谓是互联网元年。你还能回忆起哪天的报纸上是不提及新奇的网络新闻的吗?又是曾几何时,冲浪只能是穿着泳衣在户外进行的?”1995年,Sun公司推出了Java,这是一种用图片和GIF动图等简单动画来让网页灵活生动的简单方法。
RealAudio发布了首个音乐流媒体技术
RealAudio发布了首个音乐流媒体技术。Mark Cuban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在线电台网站Broadcast.com,该网站很快便能支持在线视频播放。
然而,在家上网仍不是一件易事,大多数家庭仍需依靠铜质电话线连通的拨号调制解调器来上网。下载一张彩色照片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但一旦传输距离超过“最后一英里”,所有这些数据,无论是一张图片、一首歌曲、一局游戏,还是一个视频片段,都会让作为互联网主干网的光纤干线不堪重负。
整个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不断寻找扩大光纤通信容量的方法。康宁发布了一种更高效的全新“色散位移光纤”,它可以在更长距离上提供更大的带宽。贝尔实验室的Neal Bergano利用光放大器在5600英里长的光纤中实现每秒5千兆比特的传输率,这种技术在1996年被用于铺设大西洋和太平洋下方的光纤。大约同一时期,AT&T开始部署波分复用技术 (WDM),这是一种通过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载波来增加容量和更有效传输数据的方法。1996年,富士通、NTT实验室和贝尔实验室开始测试每秒传输1太比特的光纤。
带宽越高,创新者就能发现更多使用宽带带宽的方式。Adobe Flash在1996年为网页增添了图像和视频。上世纪90年代末,诺基亚推出了Nokia 9000 Communicator,这是首款可以上网的手机。同时期,雷德·哈斯汀斯 (Reed Hastings) 和马克·伦道夫 (Marc Randolph) 创立了Netflix,从而实现在互联网上播放电影;谷歌也推出了搜索引擎;此外,由于印度放松管制,该国软件外包服务兴起,通过这种服务把代码来回送往美国;Napster推出了点对点的音乐文件共享;芬兰公司Benefo推出了第一款带有GPS (全球卫星定位) 的手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员凯文·艾什顿首创 “物联网 ”一词,当时用于描述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各种小型设备。
就光纤而言,康宁会取得更多突破来跟上互联网步伐。如今,光纤可以同时传输100多种不同颜色或者说不同波长的光载波,极大地扩展了每根光纤的容量。2015年铺设的横跨大西洋的海底光缆比20年前铺设的快20倍。
正如20世纪90年代,不断拓展的光纤网络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而光纤仍然是互联网创新的支柱。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