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分组交换核心引入到传送网络已经成为业界从运营商到设备厂商的共识。各设备厂商和标准组织纷纷推出了以不同技术为基础的分组传送设备。依照技术基础的不同,可以将这些标准设备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以下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一、T-MPLS(Transpor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技术体制
T-MPLS是核心网技术的向下延伸。使用基于IP核心网的MPLS技术,简化复杂的控制协议,简化数据平面,增加强大的OAM能力、保护倒换和恢复功能;提供可靠的QoS、带宽统计复用功能。T-MPLS构建于MPLS之上,它的相关标准为部署分组交换传输网络提供了电信级的完整方案。需要强调的是,为了维持点对点OAM的完整性,T-MPLS去掉了那些与传输无关的IP功能。
T-MPLS基本技术特点
充分利用了面向连接MPLS技术在QoS、带宽共享、以及区分服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简化了复杂的MPLS控制协议簇,以及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更加适合分组传送的需求;
增加了层网络的概念,T-MPLS层网络独立于客户信号和控制网络信号;
增加了传送网特性的OAM和保护倒换。
T-MPLS技术与MPLS技术之间的关系
T-MPLS继承了MPLS体系架构的部分概念定义、转发原理等,但同时也对MPLS系统架构进行简化和扩充。T-MPLS借用了MPLS的内容和概念,包括:标签转发原理、标签交换路径(LSP)、区分业务(Diff-Serv)、标签空间和标记分配、TTL处理。并在MPLS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扩充。简化MPLS的复杂协议簇,简化控制层面;不支持PHP,简化数据转发平面;不支持标签的合并(Merging);扩充标记栈深度,不限制标签栈的深度;支持双向LSP;增加了OAM功能;增加了线性子网保护和环网保护,支持APS协议;引入了层网络概念。
二、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技术体制
PBT-TE是提供商网桥(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e)的改进,允许配置流量工程和保护。PBT几乎是在标准的提供商骨干网桥(PBBN)上添加路由配置而完成的。 PBT技术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关闭传统以太网的地址学习、地址广播以及STP功能,以太网的转发表完全由管理平面进行配置;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使得以太网业务具有连接性,以便实现保护倒换、OAM、QoS、流量工程等传送网络的功能;PBT技术承诺与传统以太网桥的硬件兼容,数据包不需要修改,转发效率高。
PBT的基本技术特点
使用运营商MAC(Provider MAC)加上B-TAG进行业务的转发,从而使电信级以太网得到运营商的控制而隔离用户网络;
新增I-TAG标记来标识一个业务实例;
PBT在运营商网络层面关闭了复杂的MAC地址学习、广播、生成树协议等传统以太网功能,避免广播包的泛滥;
使用Provider MAC+VLAN ID进行业务的转发,具有面向连接的特征,实现电信级网络所需要的一些特征,包括保护倒换、QoS等电信级传送网络的功能;
可以基于现有以太网交换机的硬件实现。
PBT与PBB之间的关系
PBT可以做到硬件与商用网桥PBB完全兼容。可以将PBT看作是在PBB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和扩充完成的。在PBB的基础上,PBT去掉了以太网的无连接特性,增加以太网OAM和连接保护功能,数据转发比较简单。
三、EOMPLS(Ethernet Over MPLS)技术体制
EOMPLS技术是在MPLS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完成的,主要是使用MPLS协议建立的链路层承载Ethernet业务,通过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技术完成多种业务的传送。去掉了IP的无连接协议,保留了原有的链路控制协议,增强了OAM和保护功能。EOMPLS技术可以直接借用MPLS的控制平面完成连接的建立。
四、总结
三种分组传送技术来源于不同的技术基础,孰优孰劣在目前还难以判定。哪一种技术能够成为主流,还要取决于各大技术阵营间的博弈,以及能够支持该技术的下游产业链的成熟程度。比较三种技术的共同点,也正是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产品所必须具备的设备要素:
必须具备分组交换的核心,以提高IP化业务的传送效率;
能够提供面向连接的特性,从而保证具备可管理、可配置的电信级要求;
可以提供OAM特性和连接保护的特性。
三种技术的基础均是数据网桥设备和MPLS路由器设备,这些技术天然具备分组交换的内核,但是链路控制协议相对复杂,PTN设备正是针对这些复杂的控制协议进行了有效的简化,一方面降低了协议的复杂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对链路连接的管理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SDH设备特有的保护功能。
三种技术的共同特征,决定了三种设备在硬件形态上趋同,所不同的是设备内部运行的软件核心。这可能也将最终导致三种技术走向融合。
附:中兴通讯的PTN之路
中兴通讯一直积极参与PTN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重点参与了ITU T-MPLS行业标准的工作,有超过9篇提案被采纳。同时,更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组织的关于PTN的互联互通测试。在2007年9月EANTC测试中,中兴通讯的ZXMP S385设备表现良好,测试成功实现与UNI的GE互通、NNI的GE互通、NNI的SDH/SONET互通,通过了T-MPLS的全部测试项,包括标签映射、diff-serv区分服务、标签交换、线性路径保护倒换、OAM等,其中T-MPLS路径保护倒换测试取得业内最佳指标。中兴通讯更成功与Alcatel-Lucent、Tellabs等多个厂家实现了业内首次基于T-MPLS协议的PTN互联互通测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