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为人类未来发展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历年来都是全球政治、经济资源必争之地。近年来,随着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的科技研发、海洋的生态保护、海洋权益维护等大力推进,以及打造“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海洋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期。
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贵林在接受《网络电信》全媒体平台采访时表示,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我国大陆海岸线差不多有1.8万公里,海洋的边境线有两万多公里,要实现全海域的海洋观测网,至少需要铺设两万多公里海底观测网的主干线,预测未来有数百亿的市场需求,前景一片蓝海。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亨通很早就作了前瞻性布局,亨通在海洋领域目标做到国际领先,致力于打造集能源、通信、信息、感知为一体的互联互通的亨通海洋生态圈。
深化产学研合作 培育核心产品
近年来,亨通集团大力布局智慧海洋,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2016年,亨通光电和同济大学海洋学院共同成立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海洋观测网及其海底高压主基站(主接驳盒)、海底设备适配站(次接驳盒)等组网接驳装备的系统集成、工程施工等领域的产品化研究。2017年,亨通再次与同济大学合资在上海临港海洋高新园区设立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从事水下智能感知网的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系统集成、工程施工和大数据服务。
孙总表示,虽然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海底观测技术,中国大规模海底观测网起步较晚,但亨通依托同济大学前期的科研基础,在进入该领域便以高定位、高起点的姿态成功完成超过5000米水深的深海测试,亨通的目标更是要做到该领域的国际领先。
目前,亨通已经拥有两大核心产品:海底高压主基站(主接驳盒)和海底设备适配站(次接驳盒),目前已经完成了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产品转化,成为亨通核心竞争力产品之一。
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端海洋研发平台,亨通依托这两大核心产品,通过大量的海洋可靠性实验,研发出五大海洋与地表水产业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分别为:海底综合信息网、江河湖泊水生态感知网、海洋牧场观测网、海洋探测警戒和防灾预警网以及港口码头监测网。在这五大解决方案里,已经完全实现由亨通自己设计、生产、集成、施工等海洋通信一体化集成业务。
据孙总介绍,跟传统的海底观测系统相比,亨通海底观测网可以实现长期、实时的、原位的、立体的大范围、全天候观测,并且可以实现远程的数据采集、分析、预测、预警。这些功能将会对防灾减灾,以及对生态治理都带来极大的帮助。
国内自主创新,国外引进相结合
除了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亨通还拥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孙总在接受采访时自豪的说,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现在拥有50%以上的研发队伍,而且亨通也跟国内一些顶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同济大学、河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这些科研机构都是在海洋装备、海洋科学、生态环境、水文模型方面拥有大量的研究和渗透,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力量。
亨通秉承“国内自主创新,国外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对国外先进技术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即将国际上成熟、先进的部件、元器件引进来,消化吸收,再形成亨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亨通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底光缆生产基地;产品通过41项海缆全性能测试、斩获30余张UJ&UQJ证书,为目前国内UJ/UQJ证书组合最多、认证缆型最多的海缆厂家;随着2017年5月通过5000米水深国际海试,它亦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通过5000m国际海试的海缆厂商。亨通海洋位于长江出海口,拥有自己的港口,以及国际知名海缆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研发中心。
亨通成果经全球海域验证
迄今为止,亨通的海底观测网在国内南海、东海等海域均有项目落地,亨通也已在全球范围成功交付超过1万公里海光缆,目前正在执行总长5600公里的巴布新几内亚项目,不久前又相继中标2800公里的智利项目和1100公里的玻利维亚项目。像智利地处南美,紧邻南极,气候十分寒冷,极端气候也是对海缆重大考验,亨通能中标也正体现了亨通海缆的高品质特性。
日前,亨通还承建了墨西哥48芯光纤的海缆项目,孙总表示,在国际上做大长度的48芯的海底光缆还是比较少的,该项目的落地也再次证明了亨通的实力,能应对国际上各种高难度、高技术的挑战。
亨通从海洋领域不断传来的利好消息,大大振奋着人心。谈到亨通的发展目标,孙总表示,上海亨通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近期主要还是稳固“2+5”的业务模式为主,即两大核心产品——海底高压主基站(主接驳盒)和海底设备适配站(次接驳盒),加上五大解决方案:海底综合观测网、江河湖泊水生态感知网、海洋牧场监测网、海洋探测警戒和防灾预警网、以及港口码头监测网,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标构建一个集能源、通信、信息、感知为一体的互联互通海洋综合信息体,打造亨通海洋生态圈。
来源: 网络电信 |